幽门螺杆菌,真的是益生菌吗?!
1.何为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简称Hp,是一种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菌,于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
幽门螺杆菌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与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慢性活动性胃炎、胃癌等疾病有着密切的相关性,还与血液、心脑血管、呼吸、免疫等多个胃肠外系统、器官、组织的多种疾病有关,被WHO定义为Ⅰ类致癌物质。Hp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与人类已经共存了数万年之久,对于人类而言Hp究竟存在怎样的利害关系,早期也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2.幽门螺杆菌对人体有益吗
随着对Hp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对人体的利害关系逐渐被揭示。科赫法则是传染病病原鉴定的黄金法则,其主要内容为:
1.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且在健康者体内不存在
2.要从宿主体中分离出这种微生物且在培养基中得到纯培养
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宿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
4.从试验发病的宿主身上能再次分离并培养出这种微生物
而Hp与胃炎的关系符合科赫法则,说明Hp正是胃炎的致病菌。
其他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感染Hp几乎都会发生胃黏膜炎症组织浸润,有15%-20%的感染者会导致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出血,有10%的感染者会出现消化不良,有1%的感染者最终会诱发为胃癌、胃MALT淋巴瘤,但有70%的感染者不会出现症状。而Hp不仅是上述疾病的主要病因,还与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维生素B12吸收不良等胃外疾病有一定关系。Hp对人类的危害性极大,已逐渐达成了共识。
早期还有一些研究表明,Hp感染与一些疾病发病率呈负相关性,如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腺癌、超重或肥胖、过敏性哮喘、炎症性肠病等疾病。有学者担心,根除Hp会提高这些疾病的发病风险,反而使根除者受其弊害。这种说法在人群中越传越广,传着传着,几乎将Hp传成了人类的益生菌。
上述研究也并非凭空捏造,例如Hp与超重或肥胖。Hp与消化不良有着密切的关系,可通过减少Ghrelin饥饿素释放,诱发消化不良,抑制食欲。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人可不就消瘦下来了。因Hp感染患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在根除Hp后,吃得多,吸收好,体重自然会上升。但若想通过Hp来控制体重,以胃病的代价达到减肥的目的,无异于饮鸩止渴!
还有部分结论缺乏充足的证据支持,如Hp感染与食管腺癌。在近30年来西方国家食管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Hp感染率逐年下降,二者存在负相关的关系。但这并不意味Hp的消失会增加食管腺癌的发病风险,也不能说明Hp与食管腺癌的发病有直接的关系,Hp对食管腺癌是否起到保护作用,尚无明确的证据表明。关于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s食管癌与Hp的关系,也已有研究分析表明无论是胃镜诊断的胃食管反流并发症还是组织学确诊的Barrett's食管癌,与Hp感染均未发现显著相关性。关于Hp感染可以使上述疾病风险降低的说法并无可靠证据证明,反而是Hp对人体存在高致病性,有着浩如烟海的研究文献支持,受到学术界广泛认同。
还有一种观点,Hp早在数万年前就与人类共存,应视为人类的共生菌。借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来反驳这个观点:从来如此,便对吗?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Hp感染的高危害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其潜在益处尚未有充分证据证明,存在争议,至少目前来看Hp的感染是弊大于利的,Hp并不是人类的益生菌。
3.根除幽门螺杆菌十分必要
关于Hp对人类的利害,是否应该根除,学术界的态度逐渐清晰明确,近年来国内外的权威共识和指南均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如《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的专家共识意见》、《Hp胃炎京都全球共识》、《多伦多共识:成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治疗》等均指出:
1.Hp不是一种人体共生细菌,更不是一种有益菌
2.根除幽门螺杆菌利大于弊,感染Hp无论是否出现症状,除非出现抗衡因素,均应进行根除治疗
3.开展Hp的规范根除不会带来严重不良后果
4.出现Hp感染,越早根除,越早获益
有了这么多权威指南和共识对Hp危害性和根除Hp重要性的一致认同,我们应该正视Hp是对人类有害的致病菌的现实,消除对根除Hp可能带来严重不良后果的顾虑,除非存在抗衡因素,均应对Hp进行根除治疗。
4.规范Hp根除治疗
Hp的根除十分重要且必要,在根除治疗中应遵循医嘱,规范治疗。只有规范化的治疗才能提高根除率,降低复发率,不规范的治疗不仅根除失败率高,还容易引起Hp耐药率升高,提高后续治疗难度。
由于Hp定植部位特殊、耐药率高等特点,根除Hp的用药方案由多种药物组成。患者在出现轻度不良反应或难以依从时,不要过度紧张,更不能擅自停药中止治疗,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在根除治疗结束一个月后进行复查。
总而言之,根除Hp利大于弊,除非有抗衡因素(主要指伴存疾病、严重的不良反应等),感染Hp均应进行Hp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