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如何成为“胃中之王”
细菌作为单细胞原核生物,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往往十分严苛,稍有偏差,“娇弱”的细菌就无法生存下去。人们随着多年来对细菌的研究,发现了许多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嗜极端菌,如在海底火山中发现的海栖热袍菌Thermotoga maritima。而在呈极端酸性的胃中能否找到细菌的身影呢?相信博学的读者们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它就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的革兰氏阴性菌,寄生在人的胃中,常常引起感染者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疾病。于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出来,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在人胃中生存的微生物,是毋庸置疑的”胃中之王“。
胃液的pH约为0.9-1.8,想在如此强烈的酸性条件下“安居乐业”,同时还要应对食物的冲刷、胃内防御因子以及药物的攻击,没有一身好本领是不可能的。那么“胃中王者”幽门螺杆菌有哪些本领呢?
01 耐酸性
想在胃中生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有抵抗强酸环境的能力。外部的细菌进入到胃中往往会因强酸的环境被迅速杀灭,事实上即便是幽门螺杆菌进入到胃中,也会被胃酸杀灭绝大部分。而剩余的幽门螺杆菌之所以能安然无恙,是因为幽门螺杆菌能分泌尿素酶,将周围的尿素分解为氨,中和酸性并形成保护层抵挡胃蛋白酶的攻击。
02 黏附性
胃的内容物在食物的冲刷和胃的收缩下是会不断更替的,但幽门螺杆菌却可以赖在胃中不走,这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有强大的黏附性。幽门螺杆菌表面有许多黏附素,在胃粘膜表面上恰巧有这些黏附素的受体,导致幽门螺杆菌能与胃黏膜有力的结合,扎根定植。
03 移动性
胃黏膜上皮细胞会随着肠化生被肠型上皮细胞更替,但是狡猾的幽门螺杆菌会及时搬家,通过自己的移动性找到新的安居点,继续危害我们的胃部。同时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幽门螺杆菌能躲避药物的攻击。
04 耐药性
近些年来报道的幽门螺杆菌原发耐药率对克拉霉素为20%-50%,甲硝唑为40%-70%,左氧氟沙星为20%-50%,幽门螺杆菌可对这些药物发生多重耐药。总的来说,幽门螺杆菌对这些药物的耐药性已经较高,且仍在呈上升趋势。
幽门螺杆菌针对上述药物能产生基因位点的突变,提高对抗生素的抵抗力。同时幽门螺杆菌的主动外排泵系统还能将进入菌体的抗生素排出体外,提高存活率。
幽门螺杆菌并不可怕
尽管幽门螺杆菌凭借一身本领在胃内顽强地存活,但想要根除它也并非难事。人们可定期进行Hp检测,在家庭成员检测出现Hp阳性或有阳性症状时应立即前往检测机构进行Hp检测。常用的检测试验有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试验、血清学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等方法。出现Hp阳性也不必过度恐慌,幽门螺杆菌虽然危害极大,但它是可控的。目前推荐铋剂四联疗法(铋剂+PPI+两种抗生素)作为经验性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一线方案,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积极的治疗。